访问量:692023

  • 再谈意识

    吴增芥

    <正> 心理学为什么要研究意识?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据我看,人之所以异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意识。动物虽有心理,但没有意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之一,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意识和心理虽有区别,但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人们对世界的知识,来源于感官和事物的接触(有时会产生错觉),不仅接触事物,还要把接受外界的信息储存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略论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前提和政治条件发展的不平衡性

    陈复之 ,仲济生

    <正> 资本主义必然由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既往的史实表明,却是那些经济落后国家先行登上了社会主义这级历史阶梯。正如列宁所说:“历史走着奇怪的道路;领导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光荣落到了落后国家的身上。”(《列宁全集》第28卷,第315页)历史怎么会走着这种奇怪道路的?这与社会革命的一般规律是否相矛盾?我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社队工业是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支柱

    王沙林 ,陈志中

    <正> 社队工业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议论:社队工业有没有生命力,能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会不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等等。现在,这些疑问已由社队工业蓬勃发展的历史,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给了人们满意的回答。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 探索社会改革动力问题的指针——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王灿

    <正> 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社会变革的原因作了精辟的论证,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社会改革动力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提供了指针。社会历史的发展,提出了在经济、政治领域实行社会改革的要求与任务;社会改革的成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打下理论和实践两个根底——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

    王丁元

    <正>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文选》的精髓所在。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实事求是,“理解容易,实行难”;实事求是“就是干的问题,没有什么理论问题”。这是影响《邓选》学习深入的一个思想障碍。说实事求是“实行难”,倒是不无道理。要在行动中坚持实事求是,有困难,有斗争,甚至要冒一定的风险,确实不容易。但是说“理解容易”,则是很大的误解;从一定意义上讲,却正是由于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实事求是决不仅是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调查研究与马列主义中国化

    李家钧

    <正>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求得解放的科学理论。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分析本国的具体情况,找出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国情况的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政策,引导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把革命推向前进,夺取斗争的胜利。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世界货币是货币的第五种职能吗?——学习马克思货币理论笔记

    徐文华

    <正> 我国出版的各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资本论》提要和政治经济学辞典,几乎无一例外地把世界货币当作与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这四种职能相并列的第五种职能。通过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进一步学习,我认为这种说法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相悖,把世界货币作为货币的第五种职能是不恰当的。无论是从逻辑的或历史的角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简评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刑论

    陈忠槐

    <正> 在当代资产阶级的刑法理论中,教育刑论居于特别显著的地位。它被某些资产阶级学者吹捧为世界刑法改革运动的方向,是所谓“法制国”向“文化国”进化的标志。为了揭穿这种假象,下面对资产阶级的教育刑论作一番简要的评述。教育刑论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教育刑论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它是由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李斯特在继承刑事人类学派成果的基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工业产品品种统计指标的探讨

    朱承豪

    <正> 在工业产品品种统计中,反映品种计划完成情况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以品种数计算的“品种计划完成率”,另一个是进一步反映完成计划百分数的“品种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前一个指标的计算公式是: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叶圣陶与《苏州评论》

    陈巍 ,吴越

    <正> 《苏州评论》是叶圣陶、丁晓先、王伯祥、王芝九等自筹经费创办的同人刊物(影印件见封二),据说共出十期。也许当时印数不多,又几经变迁,该刊早已佚失,最近在偶然机缘中,找得其中六期及附刊一期,才使我们具体地了解这个刊物的面貌。下面我们就把《苏州评论》的创办缘起,经济来源,办法及大致情况介绍如下。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叶圣陶等在《苏州评论》上的文章选载(五篇)

    <正> 我们的意思自己睡在乱草丛中,却说颇有风雅之趣,被蚤虱咬得直跳,却说也是布施众生:这似乎是个心地很安然,不为外物所累的君子。但是,这位先生也就自欺得可怜,懦怯得可怜了!至少至少,身体底下是乱草,你该认识这是乱草,咬着你的是蚤虱,你该认识这是蚤虱。能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 把握整体 正确认识——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鹄

    <正>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已发表四十多年了。对于这一部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文献,今天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评价它,需要坚持什么,又在什么问题上怎样根据新时期的现实与历史任务,求得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等等,都是允许而且必须认真探讨的。但是近几年来,在文艺界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一方面竭力推崇西方“现代派”文艺及其思想,另一方面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萧乾报告文学的创作道路与艺术特色

    洪正

    <正> 一萧乾曾以他的《万里赶羊》为例说:“真实对特写比什么都更为重要,因为感动人的不是文字,而是英雄事迹的本身。所以我从不为了加强效果而虚构什么。”他总结自己的特写写作,认为“基本上是用文字从事的素描写生,艺术加工主要是在裁剪上。”(《未带地图的旅人》)这确实说出了他报告文学的特色,明快而简洁的娓娓叙说,不加雕琢而富有情趣的描绘,犹如一幅有生意盎然的风情画展现在读者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论高晓声的“人物画廊”

    徐采石

    <正> 随着文学向“人学”的逐步深入,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已经引起作家们的普遍关注。但象高晓声这样塑造了众多体现着“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的艺术形象,以艰辛而又烦难的艺术积累建造起自己的“人物画廊”的作家尚为数甚少。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上,高晓声笔下的人物形象已经组成了农民、农村干部、在农村工作或贬入农村的知识分子这样三个系列。就塑造农村中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庄子》寓言人物形象描写刍议——《庄子》散文艺术研究之二

    王景琳

    <正> 《庄子》散文大量运用寓言,其寓言中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个丰富、生动的艺术画廊。从“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的至美神人,到“闉跂支离无脤”、“甕瓷大瘿”、“以恶骇天下”的丑陋之子,千奇百怪,无所不存。庄子刻画的庖丁、疴偻等等,早已成为人们熟知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描写、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质,因而很有分析、研究之必要。本文试图就《庄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元杂剧“强弩之末”问题初探

    范志新

    <正> 元杂剧结局的“强弩之末”,历来为人引以为憾。明人臧懋循说:“或谓元取士有填词料,若今括帖然,取给风檐寸晷之下,故一时名士,虽马致远,乔孟符辈,至第四折,往往强弩之末矣”。他以为杂剧乃出于以曲取士的科场中,所以结局免不了强弩之末。然而,对这种解释清人梁廷柟已有怀疑:“世遂谓元人以曲取士,百种杂剧多出于场屋,第四折为强弩之未,故有工拙之分。然考之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高师协编本《古代汉语》有关问题的商榷

    董志翘

    <正> 近年来,我们采用四十五所高等师范院校协编的《古代汉语》作为教材(以下简称《教材》)。该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论部分系统性较强,比之以前各类教材,较适合于课堂教学。此外,在内容上亦能博取诸家,择善而从。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纯属技术性错误,有的则属理论不够周延,例证不够恰当。瞥观疏记,得后者凡二十余条,今选取其中数例,略陈鄙见,作为与教材编写者商榷。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渔洋的神韵说和渔洋诗的神韵——兼谈古代文论的民族特点

    万云骏

    <正> 一、什么是我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点我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点究竟是什么?近年来学术界已注意研究这个问题。有些人提出情景、形神、赋比兴和意境、兴趣、风骨、神韵等是我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点,这一些都是有价值的意见。但是,我认为要找出中国文论的民族特点,一是要联系现代科学发展的总的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清诗简论

    徐永端

    <正>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而所谓“一代之文学”则“后世莫能继焉”,这是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自序》中关于文学发展的著名论断。他的理由是:“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循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陆文夫作品学术讨论会在苏州召开

    <正> 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省作协、苏州大学、苏州市文联联合主办的陆文夫作品学术讨论会于三月二日至六日在苏州召开。这次会议,在筹备和召开期间,得到了苏州市委、吴县县委和苏州大学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致使大会胜利召开,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圆满闭幕。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专家、学者、报刊总编和编辑等共66人。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范伯群副教授作了中心发言。大家在认真探讨了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读白居易诗札记

    朱金城 ,朱易安

    <正> 一、《赠康叟》诗辨疑白居易《赠康叟》诗云: 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这首诗除王汝弼选编的《白居易选集》选入外,一般很少有人谈及,而王注有几处颇令人费解,值得探讨和商榷。《白居易选集》在《赠康叟》诗后的“康叟”条下注云:“清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以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都柏林人》的艺术特点

    徐贲

    <正> 《都柏林人》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唯一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十五个短篇,按特定的次序排列。它们虽然人物和场面各异,但情调一致,背景相同,都反映了这个世纪初都柏林社会中下层市民精神上的苦恼。这些独立成章的短篇是按照所叙述的少年人,青年人和成年人的次序有机地组合起来的,生活的圈子也由个人向社会逐渐扩大。首末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成语释义琐议

    蔡镜浩

    <正> 成语的来源比较复杂,大多数出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典籍。在使用中不少仍然沿用典籍中的原义,但也有一些目前的通用义已和原义不相同了。所以成语的释义往往比解释一般词语困难,需要慎重对待。目前国内有多种成语词典,其中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的《汉语成语词典》(下简称《词典》)影响较大,也比较有代表性。现试结合其中的部分条目,谈几点看法。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试论俞樾

    吴奈夫 ,闻立鼎 ,杨晓东

    <正> 俞樾是我国清末的一位著名学者,他对经学、史学、文学和书法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著述和刚健、潇洒的翰墨。在国外,尤其是日本,享有一定的声誉。但解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俞樾及其著述至今尚无系统研究的专门文章。本文拟对俞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 五四运动在苏州东吴大学

    吴竞

    <正> 六十五年前,神州大地,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它的导火线是,1919年1月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列强蛮横拒绝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对山东问题作出无理决定。对此,北洋军阀政府,居然准备在屈辱的“巴黎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舆论大哗,中国人民的积愤,犹如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了。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三所学校三千多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 试论太平天国二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南与安庆保卫战的战略决策

    董蔡时

    <正> 一八六○年五月,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天京“大解围”,接着李秀成乘胜东征,席卷苏常,“收拾金瓯一片”,开辟了苏福省根据地。对江南大营犁庭扫穴,使它不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解决了驰聘江南数十万太平军和天京的粮饷供应。一八六一年九月上旬安庆失守后,至一八六二年春开辟浙江根据地前,苏福省是太平天国仅存的一片根据地。所以苏福省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 殷周宗族探析

    程德祺

    <正> 在我国古代,存在着相当发达的宗族组织制度,它起过相当重要的社会历史作用。关于这种宗族的性质特点,学术界意见并不一致。这里主要就殷周时代宗族,谈些个人看法,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正。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康輶纪行》与姚莹的治学特点

    张承宗

    <正>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加强了对我国边疆地区的渗透,引起了人们对祖国边疆安全的严重关注。姚莹的《康輶纪行》,最早对西南地区边疆形势进行了考察,揭露了英国侵略者对西藏的觊觎。在鸦片战争后兴起的边疆史地研究中,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对姚莹编撰《康輶纪行》的艰苦经历及其治学特点作一概括的介绍。

    198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