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691964

  • 试论华侨在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

    沈静园

    <正>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对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祝词。这也是对广大华侨发扬高度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抗战的崇高评价。我们重温华侨这段爱国历史,对于“藉以教育人民,并为我党决定政策的根据”和推动、发展我们当前的事业,很有现实意义。命运与共输财出力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 论列宁《唯批》中的辩证法问题

    任平

    <正>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列宁研究认识论问题的主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阶段形成的标志之一。过去,我们对《唯批》中包含的认识论唯物主义思想的研究较为注重,但是对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却不够重视,研究不多。我认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唯批》的有关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把握《唯批》的哲学思想全貌,深刻理解《唯批》在整个列宁辩证法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具体领会《唯批》何以成为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阶段的标志的深刻含义,对于批判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批》的贬低和攻击,无疑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文拟从这一角度作些初步探讨。一、《唯批》是列宁探索认识论辩证法的理论结晶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动力论

    俞朝卿

    <正>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深刻地指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是一个典型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的命题。……把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这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我结合学习这一有针对性、有创见的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论述,就历史动力和马克思主义出发点的问题,谈一点初步体会,以求正于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是科学历史观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也是与包括费尔巴啥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根本区别的显著标志。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思格斯在马克思刚刚逝世时说:“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列宁也精辟地指出,马克思作出唯物史观伟大发现的基本思想“就是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一个科学的命题——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一华

    <正> 历史唯物主义历来在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同时,又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问题上亦然。恩格斯对这种反作用曾赋予具有“决定”的意义。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则作了更为明确的概括:“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有的同志认为这种提法犯了唯心史观的错误,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命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恩格斯在阐述唯物史观的时候虽然强调了“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个根本原理,但接着他又批评有的人对这个观点的歪曲,指出:“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马恩选集》第4卷第477页)在思格斯看来,“经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当代资产阶级利润理论的演变

    O·N·利特维年科 ,李可

    <正> 在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情况下,资产阶级一些经济学家企图重新证明资本主义利润范畴的有效性,并企图利用它来强化垄断资本的统治。在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形成了理论方法上两个主要派别——新古典派和制度学派。资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前夜的利润学说,实际上是由新古典这一学派所代表的。新古典作家的利润理论,乃是当代资产阶级的一切利润理论的出发点,它获得了各种不同的现代化说法。同时,在同新古典利润理论的斗争中又形成了凯恩斯的和制度学派的利润概念。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古典作家斯密和李嘉图建立了自己的利润理论,接近于理解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普遍形式。古典学派在利润学说方面的成就在于,他们把对利润范畴的研究同资本积累、社会财富增长的要素,即同经济动态问题密切地联系起来。古典作家们论证了利润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只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如何评价乡镇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王翔

    <正> 如何正确评价乡镇工业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从无锡县堰桥乡的乡镇工业初步探索中看到,农民离土不离乡,积极发展乡镇工业,使已有的和随着农业逐步现代化而出现的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得到合理的利用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使工业的布局趋向合理,大中小并举,城乡共同发展。这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大创举。(一)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谈谈小城镇建设的战略地位

    张洞明 ,宣斯文 ,余幼伦 ,孙婉华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带动了小城镇的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一万多个乡镇企业为骨干,具有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特点的小城镇。有些小城镇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的中心和城乡联系的纽带。据初步匡算目前常在小城镇或小集镇上工作的人口近一亿。小城镇各类工业的总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显然。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回归和相关的应用

    潜龙

    <正> 回归和相关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常用的统计方法。例如气象台作出正确的天气预报;军事部门作出在不同大气条件下,导弹着陆范围的预测;银行部门作出特定地区现有货币流通量的预计,等等,都必须借助于回归和相关。回归分析的目的,是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已知独立变量x的度量,对另一个未知的不独立随机变量y的数值进行预计。如果应用的独立变量只有一个,则称这样的回归为简单回归;如果应用的独立变量在一个以上,则称这样的回归为多重回归。相关分析的目的,是以回归方程为基础,对有关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或线性关系达到什么程度进行测定。同样地,相关也分为简单相关和多重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论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艾永明

    <正> 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有两次大的礼法之争。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隔两千多年以后,在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清朝末年,法律思想领域中再一次出现了大的礼法之争。两次礼法之争,虽然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但它们都对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对于前者评论颇多,而对于后者的论述却很少。因此,本文拟就第二次大的礼法之争,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由来聚散属篇章——谈黄宗羲的怀友诗

    裴世俊

    <正> 明末清初之黄宗羲,一生先后经历家难、党祸、国亡的巨变,始则颂宽,防乱,反对阉党,继则举义抗清,支倾扶危,直至清朝统一中国,眼见明祚中绝,无复可为,乃遁迹山林,将其满腔孤愤,寄托于著述。黄宗羲处在天崩地解时代,斗争和著述的境遇极为困难复杂,一方面,对明朝腐朽统治深为不满,另一方面,有抗清的决心,这种矛盾的心理,痛苦的经历,形成了他诗歌上显著的特色,于故国之思中怀着无限悲愤,在怀旧之感中寓有坚贞气节。由于黄宗羲诗歌“汰去”甚多,且身处逆境,统治严酷,文网密织,不能无所顾忌,故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姚燮反映鸦片战争的爱国诗歌

    张志良

    <正> 姚燮(1805—1864),字悔伯,号复庄,又号大悔山民,浙江镇海人,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著有《复庄诗问》等。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当时诗人正在宁波郡供职。7月初,英国侵略军侵占了浙江定海。紧接着,姚燮的家乡镇海也告沦陷。诗人与人民群众一起身经战祸,颠沛流离,饱尝辛酸。他避难到慈溪附近的山区,历时一年多。在此期间,诗人以其饱蘸感情的笔墨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歌,谴责英国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赞扬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战争,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投降派,歌颂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描述具体生动,感清真挚动人。姚燮诗作有其突出成就相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如朱绶所说: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李渔的喜剧创作论

    湛伟恩

    <正> 李渔是清初著名的喜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三百年来,由于他在戏剧理论方面的建树而闻名遐迩。其《闲情偶寄》一书,学术界曾作过多方面的论述。在其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剧理论中,令人瞩目的是对喜剧自身的一些基本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整套合理的主张,成为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试图就李渔的喜剧创作理论作些探讨。李渔关于喜剧创作的理论和技巧,涉及的问题相当广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第一,把新奇有趣的笑料、笑话,作为喜剧创作的素材。李渔生活的时代,舞台上不少带有迷信成分的剧目沉渣泛起。对此现状,他非常不满,愤愤不平地写道:“昔人云:‘画鬼容易,画狗马难。’以鬼魅无形,画之不似,难于稽考;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王世贞的文学批评

    赵永纪

    <正>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弁州山人。他与李攀龙同为明代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论说:“元美著作日益繁富,而其地望之高,游道之广,声力气义,足以翕张贤豪,吹嘘才俊。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若玉帛职贡之会,莫敢后至。操文章之柄,登坛设(土单),近古未有。迄今五十年,弇州四部之集,盛行海内。”这段话简要而又合乎实际地评述王世贞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考其《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及《读书后》等著作中,论诗评文之处比比皆是,其文学思想丰富多采,在文学批评方面也多有建树。此文拟论述王世贞关于文学批评的一些具体观点。我们先来看王世贞关于文学批评标准的总的论述。其《徐而庵先生湖上集序》说: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笔意绵密 形象明晰——略谈王粲《七哀诗》的艺术特色

    高树森

    <正> 王粲在建安七子中可称为佼佼者,他年轻时就很有才名,被当时的大学者蔡邕誉为“有异才”(《魏志》本传)。王粲活动的时代在东汉末年,当时军阀混战,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初平元年(190),大军阀董卓放火烧了洛阳,挟持汉献帝刘协及附近居民数百万人迁往长安。王粲也随至长安。初平三年(192),董卓被杀后,部将李傕、郭汜等起兵攻下长安,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百姓惨遭屠戮,士大夫知识分子仓皇逃散。这时王粲避难荆州,依附荆州刺史刘表。刘表认为他容貌不扬而又体弱,不予重用。建安十四年(209)他归曹操,为丞相掾,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长恨歌》评价之管窥

    丁毅 ,文超

    <正> 唐元和元年冬十二月,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到唐明皇与杨贵妃事。写了一首叙事诗《长恨歌》。这首诗给白居易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是他的成名之作。清人赵翼云:“古来诗人及身得名,未有如是之速且广者。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然而这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对于这首诗的主题,解放以后就有很多争议,有讽谕说与爱情说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又有调合对立观点的第三种主张双重主题说。“文革”以后,不断有争鸣文章发表,仍然是前三种观点的继续阐述,观点难得统一。笔者愿就评价此诗涉及的问题发表固陋之见,以候专家学者有以教焉。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左延年《秦女休行》本事新探

    葛晓音

    <正> 1980年《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刊载俞绍初同志《<秦女休行>本事探源质疑》和吴世昌先生《答俞绍初君的质疑》两篇文章,就左延年和傅玄的《秦女休行》的本事是否均为庞氏烈妇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俞绍初同志认为左、傅“二诗主要人物与基本情节绝不相同”,“是用同一题名写不同题材的作品”。吴世昌先生则认为两首诗都本于《后汉书》、《三国志》、皇甫谧《列女传》中庞淯母赵娥亲的故事,二诗情节只有一点不同:左诗说烈女杀仇人后上山逃走,被关吏截获,傅诗说她自首。“证以史传,傅玄说对了,左延年错了。”由于这场争论缺乏新的材料根据,双方都未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王翰《凉州词》的情调是“豪放”吗

    刘德华

    <正>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但它究竟是一首“反战诗”,还是一首“赞歌”;其情调是“高昂”、“豪放”的,还是“忧郁”、“感伤”的,历来众说纷纭。现在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说法:一说,“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感伤。”二说,全诗的情调是“豪放”,而“不是伤感的。”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把王翰归入“高岑诗派”,认为“作者人生观是乐观的”,“情调高昂”。说《凉州词》和王昌龄、王之涣的《出塞》一样,“呈现出无比雄伟的气魄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中国现代文学之背影——论发端

    邢铁华

    <正> 正面和背影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学亦复如此。无论什么时代,皆有它的时代的情调和色彩,这种情调和色彩,也可以说是掩蔽时代的一种特别的空气。就中国文学而论,唐诗、宋词、元曲除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而外,兼有一种时代的风气,即使以年号为标帜的“建安文学”,虽然建安时期只有二十五年,但它“收束汉音”,“震发魏响”,更以“建安风骨”开拓了文学自觉的时代。这原因无它,盖文学为物,原育成于时代的精神,故研究某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论《呐喊》《彷徨》中的对比手法

    茅宗祥

    <正> 《呐喊》《彷徨》集共二十五篇小说,其中有十二篇用了对比手法。对鲁迅先生的这一重要创作现象,只是在有关的论著中或偶有涉及,或只是作了一般性论述,还没有从全局的角度予以应有的评价。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关于现实主义基本特征的辨正

    姚鹤鸣

    <正> 创作方法这个概念,自从提出以后,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坛上和理论界,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关于现实主义基本特征的归纳,就是其中之一。现实主义的特征,现在我国文学理论的教材中都把它归纳成两点:一是客观地描写现实,二是要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本质,塑造出典型。例如《文学的基本原理》中就这样说:“现实主义的作品据以反映生活,构成形象的原则的共同特点,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它的另一个根本特点是“对生活进行广泛的概括,塑造出典型形象,对叙事作品来说,就是要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则这样写道:现实主义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澳大利亚戏剧一瞥

    王国富

    <正> 澳大利亚戏剧虽然很年轻,但也已有二个世纪的历史。话剧、滑稽剧和杂剧是澳大利亚戏剧的主要剧种。澳大利亚戏剧的主题常常是表现人生的孤独凄凉和奋斗的失败。尽管他们还没有出现过不朽的杰作,但是富有活力的澳大利亚戏剧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澳大利亚戏剧的发展可简略地划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两个时期,每一个时期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且第二阶段都出现了较为繁荣的景象。十九世纪澳大利亚戏剧以1851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中,由澳大利亚戏剧作家创作并获得上演的第一个剧本是戴维·伯恩的《绿林好汉》(1828年)。这是一本话剧,描写塔斯马尼亚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试论语言表达中的化错为美

    张炎荪 ,张宏梁

    <正> 传统的语言学讲究语言的运用必须符合语法和逻辑。实际上,人们早就注意到语言表达中存在着某些不合语法、不合逻辑但同样能发挥交际作用的情况,近几十年来,传统的观点进一步有所动摇,语言学研究者越来越重视言语环境和语义,重视语言交际中的对立统一关系,使语言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美国科学家维诺格拉德说:“我们必须至少在语言交际方面放弃这样的观念:‘较准确’总是较好。”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数授哥根指出,他不同意下述观点,即认为理解人的自然语言必须以其严格的句法结构作为基础。他造了一个不合英语语法但仍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句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神·英雄·人——从神话看古希腊人原始意识的发展

    程星

    <正> 神话是童年时代的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也是原始时代人类精神面貌的第一次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作为西方文学的滥觞,古希腊神话以其罕见的完整性与深刻性,真实地反映了原始氏族时代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形象地再现了这个民族童年的纯真和欢愉,表达了他们对于世界与人生的认识与思考,从而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有位学者甚至这样说:“我们现代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之间所具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其数量与种类而言,是无论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的。”然而,神话的世界毕竟是一个想象的世界而非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柳亚子与吴江文献

    沈津

    <正> 今年是忠贞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人民诗人柳亚子先生逝世二十六周年纪念。郭沫若同志说:亚子先生“有热烈的感情,豪华的才气,卓越的器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他是南社三位发起人之一,维护南社达二十余年之久,在反清反袁反军阀斗争以及响应新文化运动中,都起着积极作用”。近年来,有关同志撰写介绍亚子先生的为人、诗词以及在南社中所起的作用等文章较多,但是对亚子先生积极保存我国文化典籍,尤其是吴江文献的贡献却鲜有文章为之专门叙述。笔者在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部分亚子先生的藏书,对先生不遗余力地多方采集图书,保存罕见文献史料的精神非常敬佩,特撰文就亚子先生与吴江文献向读者介绍,并以这篇小文作为对亚子先生的纪念。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张应春烈士思想转变述略

    <正> 张应春烈士和我党历史上许多革命先烈一样,从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在革命斗争中,反复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觉悟,终于找到了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领导者的真理。她从一个爱国主义者,很快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本文主要根据我们搜集到的资料,着重阐述张应春烈士的思想转变。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论太平天国手工业政策的演变

    段本洛

    <正> 在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案中,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没有手工业的独立存在,交织着空想与现实的矛盾。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客观经济规律逼迫太平天国不得不从空想回到现实,允许私营手工业的自由发展。太平天国的手工业政策是怎样演变?为什么太平天国后期的手工业生产有所发展,以及是否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育成长?在这里就这些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 略论鸦片战争前的白银问题

    胡晏

    <正> 白银与制钱是清代并用的主要通货。但清代白银先后发生过严重问题,即由起初的“银贱钱贵”转而为“银贵钱贱”。尤其是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白银日愈价昂对国计民生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就鸦片战争前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限于水平,谬误之处,请史学界前辈教正。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几个问题

    何保罗 ,叶伯华

    <正> 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对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我们颇受启发。但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如促使列宁和俄共(布)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粮食税是否是新经济政策的中心内容?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的经济计划是怎样的关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如何完善的?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一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青年成才的心理因素

    朱鹤年

    <正> 培养大批四个现代化建设人才,乃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学校教育,应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按照社会主义标准来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和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个人的成才,受许多条件的制约。如人的素质,社会条件,教育、心理因素、勤奋努力等等。心理因素在人才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的发明创造中,任何进行创造活动的个人,包括创造力达到高峰的天才人物,都有着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即他们进行创造活动,都是和智慧、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等各种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青少年成才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和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是人顺利地进行认识活动的心理条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体育师资的能力结构与培养模式

    张卿华

    <正> 评定教学质量之优劣,是一个受着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它既不象单一的技术指标可以用计量来衡量,也不可能象工厂生产产品那样,做到质量规格系列化、标准化。那么,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体育师资的质量应当如何来衡量呢?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本着高等教育必须改革的思想,对上述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和设想,供有关领导和同志们参考。一、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体

    198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