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691768

  • 论科学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乔耀章

    <正> 在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不仅存在着要不要坚持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是否科学地坚持的问题。我们认为,科学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体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优越性、过程性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及其相互关系,科学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增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论社会主义的劳动积累

    张文贤

    <正> (一)引言增加劳动积累,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长期的战略任务。在市场疲软,资金短缺、开工不足,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尤其要积极地、有效地加强劳动积累。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社会要进行扩大再生产,都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产品追加到原有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关于孙中山文化思想演变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田雁

    <正> 孙中山接受过西方国家13年正规学校教育和专业训练,一生中有30余年在海外,“平生主张,颇有合于西洋治国安民之大径”,对西方文化和西方事事物物是“熟察”的,并偏爱西方。但是,待及晚年,他出人意料地将自己文化思想的渊源归续于传统文化的因袭,而有三民主义“首渊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同时还宣称“要恢复固有的道德、知识和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符号:文化-逻辑的通天塔

    王钟陵

    <正> 从原初草莽中站立起来,饮水食果、巢居兽行的原始人类是如何能够逐步高踞于万物之上而拥有了这个纷乱繁杂的大千世界?他们又是如何从与某一具体野兽联宗的动物性意识中,从极其有限的存在中逐步高扬起思想的云帆,而愈益超越一切界限,形成了庞大浩渺的宇宙意识的?无疑,与人类物质世界的成长紧密并行的是一个文化——意义世界的茁生。这是一个递次而上的艰难的历程。人类的史前史,从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 现象学本意论——兼评《语言 心灵与意义分析》

    陈弢

    <正> 论及现象学,无论自其诞生的原点,还是其后来的发展和流行,从来没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对其做出和谐一致的评价。而我也不期然闯进了现象学以其坚固的逻辑、晦涩的语言、永恒的意义所构成的精神世界,走进《语言·心灵与意义分析》(以下简称《语言》)一书所开辟的现象学的研究天地。该书作者尚杰同志在《语言·序言》起首便开宗明义:“此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一种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独特思维方式,……关于分析哲学,人们已经说得很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张才君

    <正> 考试是通过口头询问、书面答卷、角色模拟以及某些心理测验的手段和方法来测定、鉴别报考者的知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品德状况。它最初只是教育机构用于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后来才逐步被政府、各种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所采用,成为选拔、录用和晋升工作人员的一种主要手段。考试制度在我国古代就有,并西传诸国,而现代西方国家的考试制度在此基础上日趋完备。本文拟对中西考试制度作一比较研究。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宫刑论二题

    艾永明 ,钱长源

    <正> 一、究竟何为宫刑宫刑,又称淫刑、阴刑、宫割、腐刑、椓刑、蚕室刑等等,它是中国古代最残酷的一种肉刑。然而,这种最残酷的肉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即它的具体处罚方式究竟是怎样的?迄今为止,学术界仍然是众说纷纭。(一)关于女子的处刑方式几乎所有的文字记载在涉及女子宫刑的处刑方式时都写道:“妇从幽闭”。然而何为“幽闭”,这似乎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致使对此的解释大相径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为下面三种:(1)象对男子割势那样,对女子同样施行切创女阴的手术;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管子行法思想初探

    周永坤

    <正> 1 《管子·法法》篇是研究法的实行的专章,篇首即云:“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是说行法首先要法的内容合理。什么样的法才是“法法”?管子提出了:“因天地之道”的立法根本原则。在他那里,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充斥于宇宙万物之中,无穷无尽,无所不在。他说:“道者,成人之生也,非在人也”。(《管子·君臣上》,下引《管子》只注篇名)“道也者,通乎无上,详乎无穷,运乎诸生”。(《宙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架起宽阔的心桥——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艺术谈》一书出版

    肖梅

    <正> 由邢鹿与我校统战部毛家驹同志合著的《架起宽阔的心桥——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艺术谈》一书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行为科学等多种角度分析了苏南优秀乡镇企业中60多例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事例,论述了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艺术,从理论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曹雪芹逝世确年考

    陈汉英

    <正> 现在,关于曹雪芹的卒年,比较通行的有两说。一是“壬午说”,依据脂砚斋甲戌本第一回眉批“壬午除夕,芹为泪尽而逝”的话,定为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一是“癸未说”,依据敦敏《懋斋诗钞》中《小诗代简寄曹雪芹》诗编于癸未年,则雪芹不可能前卒于壬午;且敦诚挽雪芹即为甲申年开岁的第一首诗:合观可知应卒于癸未即二十八年除夕,而脂批误记干支一年。以上两说,都没有充分的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原诗》写作缘起考

    王镇远

    <正> 清代叶燮的《原诗》是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史上一部十分重要而特殊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虽极纵横博辨之致,是作论之体,非评诗之体。”虽意在指责,然也道出了《原诗》一书不同于前人的诗话以记录诗坛掌故与作品评骘为主的特征。正由于它的体系严密、理论详备而引起了当代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批评史上它是仅次于《文心雕龙》的理论巨著。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吴伟业《琵琶行》与白居易《琵琶行》

    竹村则行 ,朱则杰

    <正> 1 公元1646年即清王朝统治天下的第三个年头——顺治三年,38岁的吴伟业写下了一首题作《琵琶行》,多达七言86句、602个字的长篇古诗。现在根据他的自序,来叙述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去梅村一里,为王太常烟客南园。今春梅花盛开,予偶步到此。忽闻琵琶声,出于短垣丛竹间。循墙侧听,当其妙处,不觉拊掌。主人开门延客。问向谁弹?则通州白在湄子彧如?缸由婆?好为新声。须臾花下置酒,白生为予朗弹一曲,乃先帝十七年以来事;叙述乱离、豪嘈凄切。坐中有旧中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简论“神化”创作心境的条件

    王英志

    <正> 笔者在《论“神化”说的两层涵义》一文(见《文学评论》1989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美学》1989年第11期复印),曾探讨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神化”的渊源与涵义。作为一个复合性的审美范畴,“神化”是由先秦的“神”、“物化”等哲学概念蜕变而来的,脱胎于《易》、《庄子》、《孟子》。这就决定了“神化”的内涵具有两个层次:(1)以艺术创作主体而言,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晚唐诗人许浑宦游宣州考

    罗时进

    <正> 许浑尝宦游宣州,《丁卯集》今存其宣州之作四十余首,足证之。但这一重要仕历,《新唐书·艺文志》、《唐诗纪事》、《直斋书录解题》等宋代史籍俱失载,唯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有片言只语,后元人《唐才子传》及清人《全唐诗·许浑小传》提及许浑仕宣州事,盖源于此,所惜皆未考实。近年来,董乃斌先生《唐诗人许浑生平考索》(载《文史》总26辑)、谭优学先生《许浑行年考》(载《唐代文学论丛》第10期),根据《丁卯集》中的一些作品进行了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杜纲和他的小说

    欧阳健

    <正> 1 杜纲是清乾隆间重要的通俗小说家,字振三,别号草亭老人,江苏昆山人,生于乾隆五年(1740)前后。乾隆十九年(1754),参加童试,受知于当时的昆山令许治。杜纲少补诸生,颇有声名。其时经生家久不治古文,唯于八股时文中讨生活,而杜纲却不甘受举业之牢笼,“独上下百家,于幽隐难穷之处,辄抒其独见,发前人所未发”,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独立探索精神。大约由于对举子业的揣摩功夫不够,杜纲一生科名不遂,未登仕途,以布衣终老。杜纲虽然始终属于社会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论《现代》中的“新感觉派”小说

    刘俊

    <正> 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现代》杂志。尽管他在《创刊宣言》中明确宣告,“因为不是同人杂志,故本志并不预备造成任何一种文学上的思潮、主义或党派”,但由于在此之前同刘呐鸥、穆时英、徐霞村、戴望舒等人有着共同组织创办和热心扶植《无轨列车》、《新文艺》的历史血缘,因此在他主持编务期间,刘呐鸥、穆时英和施蛰存本人以《现代》为根基,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流派。应该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施蛰存主编着《现代》,刘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报导文学的理论探索——台湾报导文学研究之一

    张德明

    <正> 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由《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首先倡导,台湾文坛上出现了一股“报导文学热”,还不断进行评奖,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那么,台湾为什么会出现这段报导文学的繁荣时期?台湾对报导文学的认识如何?它的功用、特征是什么?它属于什么范畴?指导创作的理论是什么?过去的几年中,在台湾的新闻界、文学界以及高等院校中,对这些问题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研究和探讨这些理论,对了解台湾报导文学的历史与发展,是不无益处的。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关于新闻定义的哲学思考

    冯昕东

    <正>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新闻学中基本观点的论述大多是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即使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新闻的历史和现实活动,也至多只是涉及到新闻活动与实体的关系,外在地把握新闻活动的现象,而不能达到对新闻现象和活动的内在本质的哲学理解。穆青同志说:“要改革新闻报道,就要对长期以来的新闻概念进行重新研究,重新认识”。因此究竟应当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认识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不仅关系到在理论上如何界说新闻,而且还关系到在新闻实践中增强改革新闻工作的自觉性。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短篇小说比较研究

    李辰民

    <正> 这三位作家诞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度:俄国、法国、美国。他们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短篇小说家。他们的出身和生活环境又大致相似。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对小人物倾注了满腔同情。他们基本上都采用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他们都致力于短篇小说结构艺术、语言艺术的探索。然而,他们毕竟来自不同的国度。国情、人情以及个人经历与涵养的差异,又导致了三位作家不同的,或者说是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即便在大体相似的创作风格中,他们之间也保留着细微的差别。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 救救人的灵魂的呼吁——评三部苏联小说

    陆人豪

    <正> 苏联当代著名作家拉斯普京、阿斯塔菲耶夫和艾特玛托夫在近年发表的《失火记》(1985)、《悲哀的侦探》(1986)和《断头台》(1986)不约而同地反映了三位作家对苏联社会道德水准急剧下降的深切忧虑,发出了拯救人的灵魂的呼吁。我们记得,在整整一个世纪之前,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发出过拯救俄国人灵魂的呼吁。这两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目睹资本主义关系侵入俄国社会生活的所有角落,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价值观渗入人们的意识,既感到愤懑不安,又无可奈何,最后求助于道德宗教,寄希望于人在精神上的自我完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寿梦以前吴国史探讨

    王卫平

    <正> 先秦吴国的历史,人们论述较多的是春秋后期,也即吴王阖闾和夫差在位期间。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吴国的文治武功达到顶峰,另一方面则是文献的记载比较集中和系统。但对于寿梦以前的吴国历史却不甚了了,有人甚至称自太伯、仲雍南奔立国至其十九世孙寿梦上台的六百年间是一片空白。随着现代考古事业的发展,吴国的文物屡有出土,这就为我们了解寿梦以前的吴国历史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笔者不揣浅陋,结合考古和文献资料,对这一段历史作些初步探讨。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试论唐文治

    陆振岳

    <正>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清代为太仓州镇洋县)岳王市人。出身于清寒的书香门第。六岁开始读书,启蒙教师是外叔祖胡汝诚秀才。祖父与父母训诲极严,自己又勤奋苦学,十六岁便入州学。十七岁从王祖畲(紫翔)学古文辞和性理学,十八岁中式壬午(1882)、举人。次年,考入江苏学政黄体芳在江阴开设的南菁书院,受业于著名经学家黄以周,渐通小学和经学。二十八岁,中壬辰科贡士,殿试进二甲,朝考列一等。历任户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署,后改外务部)、商部、农工商部主事、章京、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 为纠正1900年自立军失败原因之讹说——叶恭绰曾致书钱仲联

    周天

    <正> 1960年冬,原中央文史琯长叶恭绰先生致书钱仲联先生,全文如下: 久未通书,不知教课仍忙迫否?《文道希(廷式——引者)先生年谱》中关于唐才常事,两月来经范文澜同志之考虑,及张难先、陈叔通两先生之指示,范文澜同志已来函声明:《中国近代史》再出版时,必然改正。望于大稿中将此节删去为盼。附钞范函,祈备存查。此外,收得一部分资料,可资增益,不知有意完成全稿否?并乞示知为感。仲联先生左右,叶恭绰1960.12.10.函文里听说“关于唐才常事”,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论中国丝绸的外传

    王翔

    <正> 中国丝绸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中国丝绸向外传播,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丝绸外传的迅捷步伐与雄猛力度,不仅开拓了几条古代世界最长的国际交通线——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进而辗转导致“地理大发现”等一系列世界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而且把丝绸生产这一中华民族的光辉发明,传布到世界各地,使之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利薮和富源;同时,也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 太平天国与中国资本原始积累

    卢伯炜

    <正>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兴起到败灭的十余年,恰恰是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关键时期——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太乎天国农民战争对此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以往的研究常常试图寻找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之间顺向促进式的直接联系,但苦于事实根据的缺乏,以及运用理论规范的歧异而走入误区。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深入探讨太平天国与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复杂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期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 吴淞铁路事件中最佳方案的寻求

    俞政

    <正> 吴淞铁路是晚清第一条轻便铁路,由外国人非法擅筑。铁路从筹建到拆毁,官员、百姓、政府都表明了各自的态度。本文运用择优观念,试作新的分析。沈秉成苟且应付骗局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以后,外国商船碇泊在吴淞江中,距离租界12英里,交通运输颇感不便。1872年,美国人在日本建筑的横滨至东京铁路通车,刺激了美国人在中国建造吴淞至上海铁路的欲望。驻沪副领事布拉特福得到驻京公使的批准,发起筹备活动。他明知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已经规定美国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 徜徉于伟人的文学世界——评《瞿秋白研究》

    田耒

    <正> 近年来,冒炘先生始终围绕瞿秋白进行着两个方面的辛勤笔耕——一方面以作家的才华和激情生动地描绘着秋白的光辉形象;一方面以学者的严肃和敏锐潜心探索着秋白的文艺思想和文学道路。如果说驰誉文坛艺苑的影视创作《秋白之死》、《秋之白华》以及同名传记小说,是他前一番努力的珍贵结晶,那么不久前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理论著作《瞿秋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人民战争刍议

    程驰

    <正> 世界人民在长期的反侵略、反压迫斗争中,用人民战争的方式打击敌人,为时久远。到了本世纪初,无产阶级从理论刘实践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民战争始终伴随着侵略战争的物化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它不仅在历史上曾发挥过伟大作用,而且在现代战争中仍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拟就其历史作用、政治基础和今后地位,试作初步探讨。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司法会计鉴定学探赜

    施天慧

    <正> 司法会计鉴定学是介于法学和会计学、审计学之间的一门多科性、边缘性、技术性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司法会计鉴定。由于它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甚为缺乏。但在司法实践活动中,司法会计鉴定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已为司法部门经常采用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司法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对司法会计鉴定这一概念大致有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太平天国时期的周庄枪匪

    金诚

    <正> 周庄在太平天国时期有着特殊的政治与地理的环境。在太平军占领苏州时,元和县的周庄一度成为豪绅、官僚的避风港。吴江、苏州的士绅韩崇、吴大澂,清江南团练大臣帮办杨振甫及浙江藩司林福祥等,均躲至周庄避过难。当时周庄为什么能成为太平天国时期的“世外桃源”,这与当时周庄的有名枪匪费玉成有一定的关系。费玉成又名秀元、小名阿玉,又称费老玉,他原是吴江县莘塔计巷村人,后迁居周庄镇。他广收门徒,开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对“起点”论的两点质疑

    张系朗

    <正> 读了《清除现实社会主义空想因素的逻辑起点》)一文(以下简称《起点》,我们称之为“起点”论),该文的出发点是为了“找准现实社会主义在历史坐标系中的合理位置”,以利于清除现实社会主义中的空想因素。这个出发点无疑是可取的,但是通观全文,笔者认为按照《起点》一文的一些见解,不仅不利于清除、反而会强化现实社会主义中的空想因素,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如该文认为“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这个

    1991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