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向群;
“和”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由来久远,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表现为“人与天(自然)”、“人与人”、“人与我”和谐相生、圆融无碍的境界。作为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传统和谐思想肇始于远古的巫术礼仪之中,汲取“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粹得以形成,经儒、道、释等不同哲学体系各有侧重的发挥,逐步深化和不断丰富,最终由宋明理学加以辩证综合,构成了完备而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对“和”的共同祈求与向往,构成了中国哲学史关于和谐思想的华彩乐章,这些思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积淀和凝聚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悠久传统,闪烁着东方哲学的智慧之光,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
2007年01期 No.14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郭世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究必须以更加具有一般性和确定性的哲学和谐观与科学和谐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在西方哲学和科学传统中,各种和谐性理论所致力于探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和谐与秩序的关系问题,而这个问题只是在现代自组织科学理论中才得到了真正科学的解决。
2007年01期 No.14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董岗彪;周宏;
和谐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理论维度,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生发,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诉求,承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并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为支援背景,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007年01期 No.14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谭天;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观的矛头,虽然直指分析哲学运动,但其实质却是批判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传统:寻求超越意见的真实知识,发现现象背后的绝对实在。为了批判(大写的)哲学,罗蒂对新实用主义进行了整合,并提出了后哲学文化观。本文正是通过阐释罗蒂的基本思想,试图揭示出哲学应如何摆脱本质主义的理论困境,回归哲学的应然之路。
2007年01期 No.14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朱奕冰;
本文试结合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从新农村的定位、建设的重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需要厘清的几个方面,并力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2007年01期 No.144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蔡玮;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定势”,地区该具有经济总量大、投资环境匀质化以及全域外向型经济的显著特征。经济平台的“垒高”,使长三角一体化能发挥竞合效应和多中心效应,从传统的非赢即输、此消彼长的“排他性”模式走向“双赢”或“多赢”模式。以产业链重构为基础的一体化将成为未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而降低商务成本和打造商务价值高地则是实现长三角“产业对接”战略的平台和动力机制。
2007年01期 No.14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 万解秋;
<正>●主持人话语: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金融体制和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金融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严峻
2007年01期 No.144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廖明宗;刘亮;
文章以台湾彰化银行等十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并运用公司改制金融控股公司前的财务资料,透过分析过去的财务资料进而预估未来成长率的方式,利用折现现金流量模式、相对评价模式以及选择权评价模式等方法来推算上市银行的“真实价值”,之后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理论价值和市场上股价间的差异,选出最适合银行业的价值评价模式。
2007年01期 No.144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8K] - 邱启东;
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支持下,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被动和频繁地在外汇市场上直接操作,导致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供给增加,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因此而遭到削弱。文章分析了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认为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可以在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降低中央银行直接操作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007年01期 No.144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杨传东;万解秋;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直接进入一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股权投资,它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着直接的影响。而FDI对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的短期影响主要集中在资本流入量、投资收益率、利润汇出量和贸易盈余量等方面,短期内我国的资本流入和贸易盈余引发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FDI出现了自我循环的格局。从长期看,资本流入量的递减具有必然性,贸易盈余要受贸易条件变化影响,FDI引发国际收支的负效应是有可能的,但不必然;关键要看维持什么样的FDI结构和贸易政策,而从长期内资本市场开放和汇率机制的市场化趋势看,FDI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将会减弱,并为资本市场体系所包容,其对于国际收支的负效应或危机将被资本市场所融化。
2007年01期 No.144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俊;
WTO成员方采取保障措施时,GATT19条和《保障措施协定》应当累积适用。GATT19条规定的“未预见发展”,作为事实情况应由采取措施的成员方加以证明。成员方必须在做出裁决前,就未预见发展之存在、未预见发展引起进口增加进而导致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完成调查、做出充分合理的解释并公告相关报告。同时,程序上要确保给予利害关系方充分的磋商机会。
2007年01期 No.144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易波;周敏;
在WTO框架下规范补贴问题的有适用所有货物贸易的一般补贴规则——《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以及专门规范农业补贴问题的《农业协议》。在涉及农业补贴的具体法律适用上,根据累加适用原则,在农业补贴问题上同样要适用一般补贴规则。然而累加适用,一般补贴规则和《农业协议》会产生冲突,此时根据有效解释原则、《农业协议》第21.1条和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农业协议》应该优先于一般补贴规则适用。
2007年01期 No.144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王蕾;
宪法平等权规范的性质与内涵无法从宪法平等权条款自身得到认识,在根本上其依赖于宪法解释。在此意义上,语义学规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视角来探究平等权规定的规范面向。从该视角出发,一方面可以区分平等权条款与平等权规范,在形式上框定了平等权规范的范围;另一方面则为平等权规范的性质提供了一个“体系性”的解释路径,进而在实质上确定了平等权规范的含义。
2007年01期 No.14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胡建次;
清代诗论对传统诗歌批评观念的消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传统诗歌政教批评观念的消解;二是对传统诗歌格调批评观念的消解;三是对传统诗歌正变批评观念的消解。清代诗论对传统诗歌批评观念的消解,为后世文学批评观念的深层次融通和批评层次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2007年01期 No.144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王翼奇;
<正>近年出版界重策划而轻学识,常露精疏,每增浩叹。如某出版社“中国历代才子传丛书”之《苏曼殊全传》,书前有所谓“1910年苏曼殊手稿《存殁六
2007年01期 No.14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李和山;
姚鼐提出“义理、文章、考据不可偏废”,但实际上有轻视汉学的倾向。曾国藩则汲取汉学之长,独创“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的古文门径,为古文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真正实践了“义理、词章、经济、考据阙一不可”的学术主张。此外,曾国藩对文章的主题、布局谋篇、选词用字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写作技巧理论,也补姚氏所未发。
2007年01期 No.14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侯富芳;
袁枚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其著作整理之大成者为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之《袁枚全集》。但有失收之诗文。笔者从《四库未收书辑刊》中得其佚文3篇,为《〈积翠轩诗集〉序》、《〈奈何词〉序》、《〈松花庵诗草〉序》,题诗1首,为《〈培远堂诗集〉题词》。现为移录,并撰为此文。
2007年01期 No.14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童岳敏;
中和节是唐代的一个特殊的民俗节日。德宗贞元五年始置,节日里朝廷行藉田之礼,百僚上农书以示劝农,并宴享曲江,有赐诗、赐尺之举。民间尚有献生子、祭祀勾芒以祈年谷等习俗。与晦日相比,中和节除了具备“节日求憩”庆赏情结外,更注重弘农务本的劝耕文化意蕴。
2007年01期 No.14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高龙奎;
章黼的《韵学集成》是明前期的一部重要音韵学著作。本文在前修时贤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分歧较大的声母分合如疑喻的分合、非敷的分合、泥娘的分合展开讨论,最终确定韵书的声母系统。
2007年01期 No.14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张瑞英;
四川现代乡土小说是在丰厚的巴蜀文化的土壤中孕育产生的,其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如客观、冷静的写实性讽刺艺术,形象生动、独具表现功能的“川味”方言,以故事性见长的叙事结构等,无不彰显着巴蜀地域文化基因的影响,这是从艺术形式方面对巴蜀独特的地域文化意蕴所作出的诠释。
2007年01期 No.144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王翼奇;
<正>清人张本《题袁大令〈小仓山房集〉后》云:“奄有众长缘笔妙,未臻高格恨才多。”见洪亮吉《北江诗话》。予谓诗格未高,与才多无涉也:曹子建才八
2007年01期 No.144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宋桂友;孙宗广;
康白情对“草”情有独钟,诗集《草儿》中有13首用了“草”这个意象,既有表示希望、追求等高昂意思的,也有表达平凡、微小以及被欺压对象的情感内涵的,还有表达诱惑,颓废等批判意蕴的。既有对古诗文的继承,又有创造。而其创造的最突出特征是他创作中对“草”这个新诗史上独特意象的全力营造,包括诗人的主体情感投入,情景交融的造境技巧等。
2007年01期 No.14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王笑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宫廷叙事已经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一个热点。它伴随社会转型而来,也随社会转型的深化而变化。仔细研究这些宫廷叙事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皇帝与宫廷虽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对立面归于历史,但皇帝与宫廷又因其与生俱来的某些现代特质,与转型社会的新旧杂陈重新碰撞出火花,产生了奇妙的契合。
2007年01期 No.144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钱春芸;
在当代文学的研究领域,成长小说正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无论是新手还是知名作家,对此都有所涉猎。本文以余华的两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长主题并与西方成长小说的主题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余华对成长小说的贡献。
2007年01期 No.144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张雅玲;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劣,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环境的变化使人的心灵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把本是生存家园的自然当做了人生存的工具。科学技术的膨胀使人与自然疏离,而这一变化在人类心灵的果实文学作品中显得尤为值得关注。
2007年01期 No.14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罗雄飞;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以“通经致用”为学术宗旨,以“梯梁后学”为学术取向。他遍注群经、诸子,长期从事经史教育,培育了众多“国学”人才,在太平天国运动后的特殊的历史阶段,他对“国学”的传承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他“大胆置疑”、兼收并蓄、务求通博的学术风范,对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2007年01期 No.144 99-10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邱敏;
本文将柴德赓刊于《新华日报》1961年6月11日“新华副刊”上的一篇短文《天堂苏杭说的由来》,与其《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的论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论及柴德赓学术生涯中鲜明的“以诗证史”风格,认为20世纪以来,在刘师培、陈寅恪、邓之诚等大师之后,包括柴德赓在内的一批史家,也都在“以诗证史”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7年01期 No.144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左汉林;
唐代太常寺番上乐户中有许多属于官奴婢、官户或杂户,他们一般来源于罪犯的家属和战俘,在法律地位上还远远不及平民。尽管太常寺乐户的法律地位不高,他们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太常寺乐工升任较高的官职,一些乐工与皇帝关系密切,一些乐工在当时颇有声名。即使是普通的乐工,在一定时期内也拥有与其法律地位不相称的社会地位。
2007年01期 No.144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高鹏程;张健;
张謇的南通慈善事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改造了的南通传统慈善机构。其二,是采纳了的近代慈善机构。其三,是服务特殊对象的慈善机构。张謇从事地方慈善事业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变化过程,即由绅士职责向“通于政”的嬗变。张謇的慈善事业特点鲜明,既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又凸显了张謇的个性特征。他兴办的慈善事业直接造福于南通社会底层百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时人的肯定。
2007年01期 No.144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张炳生;
要对工程的概念做出准确的概括并正确理解工程,必须加强现代工程特征的研究。同时,现代工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综合性、集成性和社会性也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7年01期 No.144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严晶;
现代城市空间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设计的,这些人是具体、富有人性的个体。环境以人为本是当代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强调研究城市空间中的人性化场所,以及如何创造符合人性化、美观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更重要的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公共”这一概念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题思想依据。
2007年01期 No.144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胡建平;仲海宁;
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互转换,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开放、灵活、经济等特点的自学考试是开展非学历教育的理想形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职业教育现状广泛的比较研究,立足我国国情,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探讨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的可行性。
2007年01期 No.144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周冰;
本文介绍了中文期刊回溯建库的必要性和回溯建库的准备工作,包括管理软件系统的选用,回溯建库的依据、方法及外来数据源的选择,分类号、种次号的确定,建库人员的培训;总结了回溯建库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包括刊名变化及其处理,期刊出版频率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的统一处理,并以学报为例说明了期刊分类的依据;最后说明了期刊数据库基本完成后,仍需进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2007年01期 No.144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