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692028

明清近代诗文研究

  • 《清诗三百首今注新译》导言

    王英志;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清代进入了总结期。从清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可划分四个时期,不同时期诗歌具有不同的内容意旨与艺术风貌,并产生不同的诗歌流派与各具有特色的大家名家。而从逻辑的角度看,清诗与历代诗歌相比最重要的特点是题材意旨的丰富与艺术的多元生新,皆非唐宋元明诗可比拟,可以说达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极致。清诗确实是中国古典诗歌光辉的结局。

    2010年01期 v.31;No.162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 论清初“贰臣”诗人的愧辱心态

    刘丽;

    明亡清兴之后,有相当部分的前明官员选择了与清廷合作,成为所谓的"贰臣",其中的一些人还是当时较为著名的诗人。有些贰臣诗人在入清初期还担任着重要的职务,可谓位高权重。但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这些人大多对自己的政治身份怀有愧辱之情,这种愧辱之情表达了入清初期一部分文人的心态。

    2010年01期 v.31;No.16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吴文化研究

  • 明清时期无锡家族文化探论——兼论顾氏家族之文学实践

    童岳敏;罗时进;

    明清时期,锡邑典型的文化家族有顾氏、秦氏、华氏等。其文化的兴盛主要体现为对教育科举的重视,书院私塾的创办,家族印刷业的兴盛以及地域与家族文献的整理等方面。若就文学实践而言,顾氏家族极具特色,如顾宸家族对古诗文的校注与选编,宪成家族簪缨累代,诗文卓荦。而以贞观、贞立、顾彩、顾翰为代表的梁溪顾氏词人群,词风清丽,遒劲爽健而不失含蕴绵密,于康乾词苑坛坫高筑,独树一帜。

    2010年01期 v.31;No.162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 论清代吴地文化家族的家集编纂

    李正春;路海洋;

    清代吴地文化家族家集编纂活动空前繁荣,家集数量众多、规模较大,其体例也较为通达,校勘具有一定的质量。编纂者们在家集中所投入的情感,体现出家族文化的追求。透过它们,我们不但可以了解清代吴地文化家族诗文、学术活动的众多成果,了解家族精神文化的生动面貌,对了解文化家族世泽绵延的重要内在原因,以及古代文学、学术发展的实际规模和程度,也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01期 v.31;No.162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 城乡公共物品统筹供给:困难、成因及对策

    黄建洪;

    我国城乡公共物品统筹供给客观上存在供给主体分殊、供给客体悬差、供给模式差异与供给效能实距等困难。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资源禀赋、体制选择、战略规划、策略组合以及治理技术等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为此,需要重构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治理体系,在供给的目标与理念、体制与机制、模式与动力以及内容与资源等方面进行革新,科学地拓展城乡统筹,循序实现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均等化与一体化,以推进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0年01期 v.31;No.16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彼得·德鲁克创新思想的哲学考辩

    宫向阳;

    创新、创新理论作为德鲁克庞大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变化观、实践观以及企业家精神构成本文考辩德鲁克创新思想哲学基础的基本视域。

    2010年01期 v.31;No.16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 乡镇金融市场对中小银行的价值分析

    谭荣华;孙晓明;

    文章根据市场分解理论,将我国的金融市场按竞争特质,划分为偏远地区市场、乡镇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通过创新性地提出市场价值函数,并对每一市场的市场价值进行了数理分析,发现某银行在该市场的竞争力指数对于其市场价值的影响很大。进而推导出这样的结论:中小银行应当更多地关注乡镇金融市场,在那里它们可以大有作为。

    2010年01期 v.31;No.162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 差序社会结构下的“国家权威—关系权威”模式与经济绩效

    詹宇波;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社会结构"的概念。文章引入该概念,并结合政治学和社会学对权威的定义,扩展了经济学中的权威含义,通过定义"国家权威"和"关系权威"为中国转轨时期经济资源配置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作者认为,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在生产要素市场没能发挥有效作用之前,由国有部门控制的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关系权威的方式来进行配置的,这一特征只有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才能慢慢减弱。

    2010年01期 v.31;No.16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 行政审判中司法建议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

    黄学贤;丁钰;

    近几年以来,司法建议制度作为贯彻"司法为民"理念、提高司法服务的手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行政审判中的司法建议制度的定义、特征及其功能研究关系到该制度的基础建设。文章从弱强制力的角度出发,通过纵向历史脉络的梳理以及横向类似制度的比较,分析了行政审判中司法建议制度的几个前提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特殊制度在行政审判工作中的正当性问题,从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判中的司法建议奠定了基础。

    2010年01期 v.31;No.162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 海峡两岸空间权利设计思路之比较——以“区分地上权”和“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中心

    史浩明;张鹏;

    两岸民法均只承认了"区分地上权"或"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都否认了"空间所有权"、"空间永佃权"、"空间地役权"等权利概念。台湾地区民法实行"普通地上权"和"区分地上权"并行。在普通地上权等用益物权可使用土地空间范围等同于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土地所有权人可以为第三人在普通地上权等用益物权可使用土地空间范围内设立区分地上权。大陆地区民法实行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在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使用土地空间范围有限的前提下,土地所有权人可以分别设立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上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两岸民法的不同设计思路各有其特定社会背景,在各自存在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适用上的难点。

    2010年01期 v.31;No.162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 我国房屋租赁登记制度探析

    杨宏云;孙春雷;

    房屋租赁登记制度与房屋租赁权的性质密切相关,由于我国房屋租赁权性质界定的偏差,使得我国现行的房屋租赁登记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遇到了许多问题。应通过对房屋租赁权的重新界定,明确房屋租赁登记是对房屋租赁权的登记而不是对房屋租赁合同的登记;并结合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通过房屋租赁期限的长短来决定我国房屋租赁是否需要强制登记,以期完善我国房屋租赁登记制度。

    2010年01期 v.31;No.16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 现阶段国家政权对乡村权力释放的解读——兼论乡村地权

    华彦玲;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一段时期内我国国家政权对乡村权力释放政策的解读,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改革开放后,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对独立于国家的自主性社会力量的发育,为乡村经济权威能人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国家基于统治者租金最大化时受到代理问题及度量成本问题等的限制而寻求一定的代理人管理乡村社会,与乡村社会出现的经济能人自身强烈的政权欲望相迎合,使国家毫无成本地寻求到乡村治理代理人。由于国家乡村治理的代理人效用函数与统治者并非完全一致,现阶段国家对乡村权力的释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0年01期 v.31;No.16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正歌”“无算乐”的正变与《诗经》的编订

    黄震云;孙娟;

    礼书中记录的诗名与今本《诗经》不少对不上号,《肆夏》等组诗《诗经》也未收录。礼经中《大射》、《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涉及正歌和无算乐,四礼都是合乐性质,由享礼、燕礼、陔礼构成。具体地说,飨礼从升歌奏乐开始,然后是燕礼,最后奏《陔》为终礼,表示警示与送别。燕礼又分为规定爵与无算爵,至卒爵以后才是无算乐。《仪礼》产生于战国时期,正歌和无算乐的仪注叙述的文献根据来源为大雅的《既醉》和《行苇》。由这些记录我们知道,诗礼乐在两周期间经过多次补充调整,最后形成现在的《诗经》。正歌和无算乐之说是后人解读之语,二者本随时调整正变,类似于正乐和散乐转换,具有动态特征,而这正是《诗经》编定前的形成与转型的不二法则。

    2010年01期 v.31;No.162 42-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曹操与傅玄乐府诗之比较

    孙巧云;

    曹操与傅玄同为开一代风气之先者,但二者所处环境不同,各人经历不同,从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乐府诗风格。曹操乐府诗内容丰富、气魄宏大,情真、意浓;傅玄乐府诗内容贫瘠、气骨较弱,多教化。

    2010年01期 v.31;No.16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全宋诗》失载窦纲逸诗考

    马卫中;高磊;

    从《宋诗类选》及《无锡县志》中辑出《全宋诗》失载之窦纲其诗,并通过宋人文集勾勒出其人大致生平;同时对《全宋诗》所收苏绅诗歌亦有所补正。

    2010年01期 v.31;No.162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 西园梦断魂亦断——论秦观的“西园情结”与词风生成之关系

    徐拥军;

    在秦观的词中蕴有一种浓郁的西园情结,表现为对科举功名和文人雅集生活的向往,以期达到入世之志和出世之思完美结合的一种生存愿望。而这种愿望的不可实现又使他陷入到极端的苦闷当中,并对他的词风产生相应的影响。

    2010年01期 v.31;No.162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 论姑苏怀古词

    高峰;

    古城苏州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旨在透过历史的寻根,剖析历代姑苏怀古词的丰富内涵,揭示苏州城市文化刚强、感伤、隐逸、缠绵等多层性格,展示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和艺术魅力。

    2010年01期 v.31;No.16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论道教神仙传记的文史价值——以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为中心

    樊昕;

    本文以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为中心,考察道教神仙传记的文史价值。认为其史学价值在于可以考订史实,补正相关人物生平;文学价值在于辑录大量东晋诗歌,其内容亦多为后世作家所征引,以作笺注之资;其对后世小说在叙事结构、情节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2010年01期 v.31;No.16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 论当代艺术的狂欢化与神圣性之间的矛盾

    张飞龙;

    本文主要讨论了20世纪电影复制时代以来的艺术生产和消费的狂欢化问题。本文认为,通俗艺术的狂欢化固然从主题和情感表达层面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神圣性,但是大众艺术的兴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变迁以及艺术史演进的变化。由此,从宗教意义上说,通俗文学固然不具有高雅艺术那样的神圣性,但是总体上说,通俗文学的神圣性还是存在的,比如仍然可以从中找到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情结。所以,"通俗化"或许是艺术领域变革的一种趋势。

    2010年01期 v.31;No.16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青春之歌》的传播与修改

    谷鹏;

    "十七年文学"中,现代历史题材的小说流行一时,受苏联作家的影响,中国作家创作了一系列宣扬革命主义的长篇小说,许多"红色经典"影响了几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这段历史的文艺政策和传播环境也对当时的现代历史题材小说提出了质疑。本文主要从传播叙事学的角度,探究杨沫《青春之歌》的创作目的和作品的传播效应,旨在揭示其前后文本修改的意图。

    2010年01期 v.31;No.162 65-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 大众媒体中的人际传播思考——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传播学解析

    余海龙;

    人际传播运用在大众媒体上,改变的不仅是电视节目的语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大众媒介的传播观念。这种观念上的创新被社会所肯定。作为典型的人际传播集中代表的电视谈话节目,更是为业界与学界广为称赞。但是,在这一看似简单的传播活动中却包含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节目的进行,是以主持人在现场面对真实的嘉宾,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而展开的,这就体现了个人话语的特色,也就是人际传播的特色。另一方面,作为节目本身,这一人际传播的内容却是要在大众媒体中进行传播的,具体播出的内容,又必须符合大众传播的规律与要求。在这两方面中,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更好地前进与发展,成为关注的中心。

    2010年01期 v.31;No.162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 象形与象形字研究述论

    韩伟;

    文章对何谓象形、象形次第与功用以及是否有合体象形字等方面,观照前修时贤之研究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象形无论取象全体与部分,都是对事物的典型化、抽象化和符号化,代表的是事物的整体,其深层次历史性的原因当渊源于先文字时期的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象形与指事的次第,则在于指事字中之纯符号与在象形基础上加注指示符号两种类型的具体分析上,何者为先?当得区别而论之;作为造字字根或字元的象形,其功用不仅在于构造字形,还在于通连字义和标示字音,其在汉字孳乳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用;象形字有无合体,要就字体形态、构成构件和研究历史总体等诸方面进行考察,结论是严格把握其归属,维持其独体之原则。

    2010年01期 v.31;No.162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 重读经典: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杨雪芹;

    本文重点探讨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语言哲学发展的意义。在研读三篇语言哲学经典文章的基础上,阐述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目的、核心内容及其对语言哲学发展的深远影响,评述有关摹状词理论的争论,并提出只有从正确的视角去理解摹状词理论我们才能把握其经典意义。

    2010年01期 v.31;No.162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过渡语语用学研究之比较对照法

    王颖频;

    要发展我国的过渡语语用学研究,其关键是要了解国外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文首先阐述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现状,然后从数据采集、研究问题设计和数据分析几个方面介绍过渡语语用学中比较对照法的操作过程,文章最后将论述这种方法对促进我国过渡语语用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的意义。

    2010年01期 v.31;No.162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 从模态到言外行为的符号学旅程

    张良林;

    传统观点认为,模态与言外行为不相区分,认为二者都表达了说话者对于命题内容的态度,试图在二者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并将二者归于语义学的范畴。笔者认为,模态与言外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语义学,后者属于语用学。在模态和言外行为之间存在一段符号学旅程。从符号学角度分析,模态符号由能指—模态指示词和所指—模态功能组成,然后模态符号整体充当言外行为符号的部分能指和另外一些能指手段共同指向言外行为的内容功能。从模态化指示词到言外行为功能的实现,中间经历了一系列符号学意指转换过程。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从模态到言外行为间的符号学距离,有助于清晰掌握模态和言外行为之间的关系。

    2010年01期 v.31;No.162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 从松尾芭蕉的俳句看中国文化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马文波;

    日本俳句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唐诗、宋词、元曲的印痕,俳圣松尾芭蕉的作品更是极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诗歌文化对俳句创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表达风格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谈谈松尾芭蕉俳句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并通过比较东西方在上述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认识中日文化的渊源关系。

    2010年01期 v.31;No.162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

    汤定军;周福娟;

    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和文化活动日益频繁,随之人们对英语的需求范围和广度也在加强。在现阶段的中国,传统的普通英语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因而高校英语教学必须作出重大的改革,而专门用途英语是其改革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门用途英语教材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质量的保证。

    2010年01期 v.31;No.162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 学习者因素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调节作用

    周卫京;

    "投入量假设"以及相关研究证实,任务因素对二语词汇习得具有潜在的影响力。但其影响力有多大,哪类任务最有效,至今莫衷一是。其原因之一是研究者们忽略了学习者因素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系统探究了学习者因素在二语词汇习得中对任务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英语水平、二语词汇量均与受试的二语词汇习得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且,两者从不同层面调节了任务因素的影响力。以上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二语词汇习得的复杂性,而且对二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0年01期 v.31;No.162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 “夷情”的误读——道光九年英船“延不进口”案评述

    张坤;

    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交涉中,误读"夷情"是一不可忽视的现象。道光九年英船"延不进口"案中的"夷情"误读,颇具典型性。该年,东生行对西班牙商行的欠款导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延不进口"长达半年之久,其矛头直指行商制度,是清朝贸易体制首次遭遇外商的攻击。在两广总督李鸿宾的调停下,英商最终开舱贸易,没有造成武装冲突。记载此事的中英双方档案差异甚大,从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对"夷情"的大面积误读以及双方信息占有不对称的情况,反映出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的一个重要缺陷。

    2010年01期 v.31;No.162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 近代中国第一家炼钢厂的历史命运

    李海涛;

    江南制造局炼钢厂是近代中国第一家炼钢厂,清末民初曾长期依附于军工企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上海炼钢厂组建,成为独立的经营个体,并涉足民用钢铁生产。抗战前夕,上海炼钢厂重新回归军工生产。抗战爆发后,上海炼钢厂内迁,最终融入大后方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第一家炼钢厂的历史轨迹是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缩影。

    2010年01期 v.31;No.162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 近代中国一流法学院管理之研究——以东吴法学院与东吴大学之关系为考察对象

    孙伟;高积顺;

    东吴法学院堪称近代中国一流的法学院,东吴大学也因东吴法学院而名扬天下。两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从动态来看,大体经历了放任、支持、强化管理和脱离关系四个阶段;从静态来看,主要表现为前者对后者有较大的独立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隶属性,后者能长期有效地管理前者。

    2010年01期 v.31;No.162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 东吴英语名师文化研究——以“近代中国英语界教学界之大师”吴献书为例

    顾卫星;孙倚娜;

    东吴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西制大学和现代高等学府之一,人才荟萃、群星璀璨,沉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等特色办学理念和传统,引领近代中国教育潮流。这些教育成就的取得有赖于吴献书等一批东吴英语名师的突出贡献,有赖于东吴英语名师文化的底蕴。

    2010年01期 v.31;No.162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 眼动——窥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窗口

    冯成志;许晓璐;

    本文主要回顾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眼动研究,充分介绍眼动作业绩效的测量指标,并从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三个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动特性加以评论。文末就未来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0年01期 v.31;No.162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诗传大师爱 词显青蓝情——顾浩与师辈的诗文情缘

    王同书;

    <正>一中国的尊师重道,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早、最受重视、最为普通民众认同的美德懿行。家家立轴膜拜的"天地尊亲师",就将"师"推到与天地同列,可见推崇至上。而尊师和重道又是紧密相联和相互依存的。尊师重道,古有规范,从几千年前的孔子与颜回、子路,直到近现代的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学问传承,情愈父子,事业相继,义超骨肉。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之花,是中华民族永远自强不息,永远不会沦为异族奴隶的原动力。

    2010年01期 v.31;No.162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 本刊入选CSSCI(2010-2011年)来源期刊——专栏获得江苏省期刊“明珠奖”

    凌云;

    <正>[本刊讯]经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定,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来源期刊。这是本刊在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8-2009年)扩展版来源期刊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01期 v.31;No.162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