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宪忠;窦海阳;
《侵权责任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重大问题亟待解决,包括侵权责任法在民法体系中的位置,与其他法律的协调,关于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的理解,关于特殊主体的侵权责任,关于特殊责任的类型化。对于这些问题应当妥善地解决,并且,以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为基础,带动其他小问题的修正与完善,从而为以后的民法典编纂奠定基础。
2011年06期 v.32;No.173 1-5+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薛军;
《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9条对《民法通则》第133条、《民通意见》第148条做出了重要发展。《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1款确定了监护人责任的一般原则,第2款是针对第1款的特殊的例外规定。第32条规定的监护人责任,仅针对被监护人在没有受到他人教唆、帮助时导致损害的情况。被监护人如果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教唆、帮助而导致损害,原则上由教唆人、帮助人单独承担责任,在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情况下,承担特殊的补充责任,此责任采取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其性质与第32条的监护人责任存在本质区别。
2011年06期 v.32;No.17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朱广新;
《侵权责任法》第32条的两款规定在规范逻辑上构成一般规定与补充规定的关系。第1款为监护人利益特别设立的减责规则,制造了受害人可能得不到完全赔偿的救济漏洞。为济第1款之穷,第2款基于衡平思想,向被监护人与监护人强加了一种公平责任。这种责任的主旨为,要求有财产的被监护人须承担独立责任,以周全救济受害人。如果受害人仍不能从被监护人处获得完全赔偿,监护人须无条件地第二次负担赔偿责任。
2011年06期 v.32;No.173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李中原;
在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上,大陆法系各国在立法或司法上的主导做法是:由机动车保有人承担严格责任,其他人均只承担过错责任;但在机动车发生权属分离的场合,通常只允许一人为保有人——这就导致了在具体鉴别领域大家各执一词,无法统一。我国民法理论和实践中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因此,构成机动车保有人所必须的"支配"要素的认定应当统一以"监管"义务为标准。只要依法对机动车负有"监管"义务的人,无论是所有人还是使用人,都可以成为保有人。盗窃者、抢劫者和抢夺者等擅自驾驶者也应纳入机动车保有人的范围。这种更为宽泛的"复数保有人"的方案既化解了德国模式和法国模式之间的矛盾,也大大降低了司法操作的难度。
2011年06期 v.32;No.173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陈学明;
本文主要论述了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些启示择其要者有:人类急切需要一种理论来指导自己从生态危机中走出来,这一理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点直接导源于他的唯物主义,特别是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如果否定或者抹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质,那么也就会无视马克思的生态理论的实质与意义;马克思的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的生态世界观体现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这两部著作之中;最能说明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所提出的"新陈代谢"理论;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的核心是论证了资本与生态的对立,相应地,这一生态世界观给予当今人类最大的启示也就是告诉人们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布什总统反对《京都协定书》,其行为反应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痼疾",是"生态帝国主义"的象征;为了走出生态危机,当前最重要的是必须消除把解决生态问题纯粹寄托于推进"生态市场化"、发展低碳技术、树立生态伦理观念等种种幻想;人类摆脱生态危机之路就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逻辑相对抗之路,必须超越金钱驱动的经济底线,必须实施自然的社会化,必须以人为本,必须构建以"普遍自由"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1年06期 v.32;No.173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 王雨辰;
发展中国家不应直接借用西方生态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生态文明理论,而应该借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立足于捍卫自身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厘清在当代全球生态治理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从"全球"和"地方"两个层面思考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价值立场和内涵。
2011年06期 v.32;No.173 37-4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曹典顺;
生态危机成为现时代全球性焦点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具有了合法性,而生态危机的根本仍然是经济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只能是体现现时代精神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生态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合法性可以从思想主题和制度架构的视角,即精神性维度、制度性维度两个方面予以诠释。从精神性维度看,生态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现代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从制度性维度看,生态马克思主义构筑的生态社会理想,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架构一样,都是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社会理想的宏大叙事。
2011年06期 v.32;No.17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 詹敬秋;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在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之间画上了等号,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主要来源于如下方面:资本基于追求利润的扩张逻辑对有限的地球生态资源存在威胁;资本主义的市场—商品经济原则对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的精神生态的染指;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导致的结构性不道德对人与自然的双重危害。一言以蔽之,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在生态方面的不可持续性是资本逻辑的必然结果,绿色资本主义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要想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根本变革,这对于当前资本疯狂发展的现实社会无疑具有警示作用。
2011年06期 v.32;No.17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田晓明;王先辉;段锦云;
组织建言氛围是成员对组织中是否存在着一种接纳或鼓励建言的共享信念或文化感知。根据组织建构理论,个体通过释意过程将从外界环境/氛围领会的信息进行判断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氛围,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研究指出,工作特征、团队氛围、组织环境特征和管理者特征均是个体释意的来源,并经过设定、选择和保留的循环加工过程。其中,后两者并非直接作为释意的来源,而是体现于组织管理理念中,进而指导着组织结构和政策的形成,并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得以体现和运用,从而作用于个体的释意过程。除此之外,建言氛围的产生和释意过程还受到人际交往的影响,并通过某些心理过程(如心理安全感等)而转化为个体具体的建言活动。
2011年06期 v.32;No.173 52-58+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 周浩;龙立荣;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组织不再满足于员工仅完成工作说明书要求的任务,更希望员工能够为组织提供意见和建议。员工的建言行为以改变现状为目的,有利于组织创新并获得持久的竞争力。该文分析了建言行为的概念、作用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上级的家长式领导风格对下属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构建了多层次理论模型;展望了建言行为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1年06期 v.32;No.17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段锦云;孙飞;田晓明;
当员工了解到组织中存在问题时,则需要决定是向管理者或同事建言还是保持沉默。准确理解建言与沉默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建言。员工的建言行为和沉默行为并非对立相反的两极,且在情绪中介下,两者还可以相互转化。文章对建言和沉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对管理实践的启迪。
2011年06期 v.32;No.173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陈龙;
话语垄断是网络民粹主义的一种争夺话语权的策略,通过扣帽子、散布假消息、谩骂、渲染、人肉搜索、限制不同声音等策略,达到对舆论的控制。话语垄断,作为民粹主义网络行为,源于信息的不透明、不畅通以及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这些现象给网络民粹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信息浑水状态下,话语垄断可以达到话语压制的效果。网络场域各种力量的竞争,造成网络民粹主义对语用力量的追求,最终是为了达到对批判对象的群众广场审判。话语垄断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应当对政府危机体系作出科学的调整。
2011年06期 v.32;No.173 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刘瑞生;
勃兴的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仅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大众传媒属性,还大大突破了互联网与手机的传媒和通讯工具角色,成为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并促引国家社会发生全面变革的社会化媒体。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对于传统媒体的超越主要表现在网络化、全球化、社会化与个体化四个层面。传播转型使得新媒体极大影响着传统的意识形态构建方式,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很值得关注。
2011年06期 v.32;No.173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刘伯高;
新媒体的技术特性同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叠加,形成了能够引发极大震荡的民间舆论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序性,深刻影响当下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消费,政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下政府唯有从零散被动的"应对"转向系统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才能有效吸纳民意、顺应民意和引导民意,构建和谐有序的舆论环境。
2011年06期 v.32;No.173 168-17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池子华;吕晓玲;
在近代长三角地区,打工妹群体在劳务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她们虽然来自四面八方,籍贯构成复杂而多元,不同行业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但以长三角本区域人为主体,显示出打工妹空间运动鲜明的区域内部流动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除地利、人和、近代交通发展等因素之外,人力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地缘倾向"对打工妹籍贯构成也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2011年06期 v.32;No.173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汪萍;
当前,我国外来工随迁儿童对城市生活的融入主要涉及身份融入、同辈群体交往融入、教育融入和社会心理融入各个层面。在以上各层面融入过程中,外来工随迁儿童面临着城市制度的显性与隐性排斥、文化的不接纳、学校培育盲区、家庭支持功能弱化等多重障碍。本文立足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针对外来工随迁儿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难点从社区层面提出了介入的策略与方法。
2011年06期 v.32;No.17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张宏;李雪;
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我国一度出现"民工荒"。但2009年以来我国继2004年以后再次出现的"民工荒",虽原因非常复杂,但主要还是由于我国的公共政策的不完善所致。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分析入手,力图寻找造成"民工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2011年06期 v.32;No.173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李勇;乔桂明;
从世界范围来看,金融服务外包已处于行业的高速成长期,成为国际外包市场的主流。该文分析国际金融服务外包运作模式的演进及经济动因,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演进过程和升级反映了金融外包发展的成熟度和水平。根据我国金融外包所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推动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外包业务模式升级的路径和措施。
2011年06期 v.32;No.173 129-13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 李溪;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需要绿色金融政策的支撑。本文就国外绿色金融政策进行概述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优势,结合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上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对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1年06期 v.32;No.173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 吴浪平;
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主张,将中国的富强之路明确定格在国民的素质提高上,将宏大的启蒙明确落实在微观的个人上,体现出历史的进步;其中的"鼓民力"主张,是对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一个反拨;严复把"身体"与启蒙、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通过由国到人、由人及身、由身返国的思考逻辑,将身体纳入救亡强国体系,开启了晚清以后身体政治化、国家化的思想路径。作为一种积极的身体政治,它成为一种新的理念阐发而闪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并得到同时代及后人的广泛响应,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2011年06期 v.32;No.173 149-15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 胡碧媛;
美国揭黑幕文学的代表作家厄普顿.辛克莱一生追求文学与政治的良性互动。他的揭黑幕小说旨在反映"揭示危机,建构正义"的宏大叙事。辛克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指向制度自身的改良,因此有闲阶层的慈善行为是辛克莱小说的惯用主题之一。在辛克莱的文本中,慈善行为具有分散性、短暂性、阶段性、偶发性的特征。慈善既是延续美国互助传统的文化行为,亦是有闲阶层缓和社会矛盾的政治妥协。
2011年06期 v.32;No.173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周玉玲;
江苏的县级民意机关筹建准备工作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而真正成立则是到了抗战胜利以后。虽然政府为其圈定的职权有限,但它试图有所作为,努力争取在维护民生权利、稳固自身地位和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作用。
2011年06期 v.32;No.173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李玉勤;
作为晚清时代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煤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1908-1911年间迎来了短暂的繁荣。导致这一繁荣的原因很多,企业的改建和扩建工程以及良好的市场机遇,为公司盈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于以钢轨为产品定位和洋轨的有力竞争等因素,公司能够盈利的决定性因素则来自盛宣怀的官权保护。此期,公司还大借日债。这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建设,另一方面却使公司逐步走上了被日本控制的不归路。因此,汉冶萍公司此期繁荣既受制于晚清政治,又存在着严重的外患隐忧,被深刻打上"表面"繁荣的标签。
2011年06期 v.32;No.173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正>~~
2011年06期 v.32;No.173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正>由中国修辞学会文体学研究会主办、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四届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定于2012年10月24—28日(24日报到)在苏州大学召开。
2011年06期 v.32;No.173 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