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振祥
以往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研究,很少论及周恩来的贡献。其实,周恩来对这个问题有大量而系统的论述,并具有许多独到之处。开国之初,针对党内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的思想情绪和社会上"何时搞社会主义"的疑虑,周恩来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指出:"不经过新民主主义就不能达到社会主义","今天只有巩固与发展新民主主义,才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他还强调,"按照《共同纲领》不折不扣地做下去,社会主义的条件就会逐步具备和成熟。"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他自觉地担负起宣传解释总路线的任务,但他没有把新的过渡思想与过去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对立起来,而是力图使两者相衔接,强调"过渡时期"就是"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共同纲领》路线的进一步明确化。他还是较早主张经由国家资本主义改造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领导入之一。三大改造即将基本完成之时,他力主"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认为为完成所有制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样"两个过渡",过渡时期还是长一点好。揭示周恩来这些思想理论上的贡献,有助于深入研究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历史和认识周恩来在中共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对今天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还?
1998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李海文
本文依据大量史实,论述周恩来对于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论及了周恩来在党内斗争中的态度、立场、方法。
1998年01期 9-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 刘焱
周恩来在领导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中,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稳步前进,反对急躁冒进;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时刻不忘改善人民生活。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强调关键是科技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同时强调对外开放,学习一切国家的长处。他的这些经济建设思想,虽然因为"左"倾错误的干扰,未能完全实现,但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至今仍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998年01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曹应旺,何平1998年01期 21-2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陆建洪1998年01期 24-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陈立旭
在东西方尖锐对立的50年代,周恩来着眼于中日友好的长远,从中国外交战略和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中日关系,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建立中日贸易关系,并设计了备忘录贸易形式,形成了把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联系起来,以民促官,把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衔接起来,以经济影响政治的格局。此后又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以政治影响经济。由此形成了中日之间经济关系发展推动政治关系发展,政治关系发展又推动经济关系发展的良性结构。周恩来是中日贸易关系的奠基人。
1998年01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 孙艺兵,周新慧,王丁元
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是他在新时期作出的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大历史性贡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不只是毛泽东个人问题,而是同党和国家事业密不可分的全局性问题;不应着重个人责任,最主要的是从制度上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个人责任时,应把效果和动机统一起来;纠正理论错误,要把个别错误论断同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邓小平对党的领袖人物和党内历史问题采取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和科学评价方法,是新时期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应把握的重要内容。
1998年0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姜建成
邓小平不仅以其伟大理论、伟大事业载入史册,而且以其伟大人格载入史册。爱国爱民是邓小平人格的底蕴。实事求是是邓小平人格的精华。无私无畏、敢作敢为、不屈不挠、宽容宽厚是邓小平人格的重要特征。邓小平的人格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精华,是邓小平个性社会化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学习邓小平的人格,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亲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998年01期 38-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崔绪治,李百超1998年01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沈卫平,金晓瑜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分析为基础,在论述了苏南模式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机制后,着重对苏南不同群体收入分配差异进行细致分析,对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作出了判断,并提出了相应的宏观调节措施。
1998年01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邱杭宁
本文通过对权力制约原理的分析认为,权力制约的适用性预先假定了现存体制下权力滥用的存在,并且权力制约只能“制约”权力滥用和腐败,因而没有触及到腐败的物质根源。权力制约本身不能根治腐败。腐败的实质是以寻租为目的的公共权力滥用。要根治腐败,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四条途径,这四条途径最终可以归结为消除税源和广义权力制约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1998年01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涂小马
本文综合论述了迄今为止“同光体”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同光体”得名的由来,内部之派别,兴起背景,诗学思想以及作家、作品的特色,并试图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略陈管见。
1998年01期 55-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陈泳超
清代徐灵胎《洄溪道精》,是第一部抒情性道情专集。徐灵胎对道情曲体深加研究,寻找到了道情的初始音律,具有极高的曲律学术价值。《泅溪道情》39首,能以道情为诗文,将一切生活感慨仅用道情写出,丰富了道情的表现内容,并在不悖“道气”的原则下,写出了“情境音词,处处动人”的篇章,在文学史上有其特色与地位。
1998年01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张兵
“准活本”的概念是本文首创,指那些可作活本看待的非话本类作品。最早注意到“唯话本”问题的是鲁迅,但视之为“拟话本”则失察。作为话本的前驱,“难活本”与活本具有“血缘”关系。“准话本”在宋代中期以前出现,有其必然性。
1998年01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李春燕1998年01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蔡良俊1998年01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于志斌
“城隍”二字最早见于《周易》,祭城隍神于周代已成制度。城隍有庙当始于三国吴。祭祀城隍的民俗历代不衰,各朝各地皆具有不同特点。祭城隍活动于今日可开发为旅游项目。
1998年0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童本骏1998年01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王尧
汪曾祺散文是文化转型期文人传统复活与转化的精神与艺术的标本。从作家与现实的关系看,汪曾祺所持的是“边缘化”立场;同时汪曾祺还以他的创造让我们重温了审美化的入生之勉力,他以文人的精致雅趣关怀去掉了日常生活的粗鄙,代之以诗意和书卷气。汪曾祺散文的意义不仅表明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写作和传统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而且展示了以汉语写作的永恒魅力。
1998年01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田兆耀,李辰民
法国新小说作家和理论家娜塔丽·萨洛特的“对话与潜对话”,是在意识流小说理论、心理分析学说和复调小说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的新小说理论。其内涵主要包括:反对传统的对话方式,充满先锋色彩的内心独白,强调内心独白的前奏,发掘潜对话的多维功能。这一理论对丰富和发展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重新认识西方现代入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01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杨新敏
电视剧艺术的探索走入了纪实的误区。形成纪实现,甚至把纪实看作是电视剧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是一种因早期电视剧艺术特征展示不充分而形成的错误认识。它试图以此区分电影与电视剧,却使电视剧走到了丧失艺术性的边缘。
1998年01期 90-9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黄震1998年01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王关兴
本文根据瞿秋白生前自编的《瞿秋白论文集》的核心内容─—刘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国情的分析进行论述,介绍了瞿秋白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政治与阶级状况,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思想以及对形形色色的错误国情观的批判,探讨了瞿秋白科学的国情观。文章指出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特殊国情,从而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作出了贡献。
1998年01期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 晓静1998年01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张承宗
汉魏之际,道教的创。入晋以后,至南北朝时期,道教有很大发展。记录道教人物的杂传大量出现,成为六朝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特色。《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的道教人物杂传,数量超过了佛教人物杂传,但从记载历史的角度来看,则夹杂了不少虚构和假托的成分,不如佛教人物杂传翔实。本文将六朝道教人物杂传及有关资料作一简要介绍。
1998年01期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吴竞,万心刚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鼓舞下,无锡地区农民以抗租、抢大户、密谋起义等形式纷纷起来斗争,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1860年,太平天国东征,很快占领无锡地区,地主官僚退居乡村,组织团练反抗,太平军遗师镇压,扫除了一股股反动武装。太平军在无锡地区与团练的斗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98年01期 114-12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 陈长荣
苏南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苏南文化现代化的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提出了要实现苏南文化现代化的话题,并对什么是文化现代化以及如何实现苏南文化现代化的问题作了探讨。文中认为,苏南文化现代化是在吴地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钻铸进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在文化的综合创新中村建吴文化的现代形态。文中还强调指出,苏南文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苏南地区现代化的根本性任务。
1998年01期 121-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 周秦
明代弘治、正德间,吴门才入唐寅、祝允明、文做明等以丹青巨匠不经意地涉足曲苑,上承元明之际玉山草堂请入余绪,下开嘉靖、隆决问魏良辅改革昆山腹之先声,从而影响了昆曲艺术的发展,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环节。
1998年01期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张曾芳1998年01期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王文龙1998年01期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吴建明1998年01期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钟明奇1998年01期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周苏平1998年01期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苏南1998年01期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