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化冰;雷津皓;
数字平台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的新兴领域,市场垄断、信息把关、数字伦理等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基于各自的历史脉络与制度传统,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差异化的治理模式。总体来看,美国更强调市场竞争,欧盟则注重立法监管,英国立法与执法并重。中国的数字平台发展迅速,对应的治理模式正处于变迁、探索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智慧监管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常态化监管下中国数字平台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与治理工具。当前,政府部门、平台企业与社会力量三方共治体系逐渐成形,立法、司法、行政力量、技术过滤等治理方式日趋灵活。
2024年04期 v.45;No.249 152-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曹书乐;王心路;
平台技术在重构公众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一方面,老年人积极使用数字媒体,借助平台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参与;另一方面,当数字技术拓宽老年群体的社会活动范围,他们也面临除接入、技能和素养之外的参与性鸿沟。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聚焦深度参与平台内容生产活动的“银发网红”接入平台社会的模式,考察其在此过程中如何实现积极老龄化。研究发现,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多层次、嵌入性、创造性平台参与结构正在形成,“银发网红”在多维平台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积极体验和暮年生活新意义。在“自我接入”模式中,他们将平台视为自我展示的空间、日常生活的延伸、拓展社会关系和满足自我需求的工具,在内容创作中获得技术自我效能感和重塑第二人生的机会。“家庭作坊”模式中,他们与家人合作参与平台社会,在获得代际反哺的同时形成代际互惠,也获得了更多情感联结与自我身份认同。“机构辅助”模式中,他们适应自我商品化,跻身银发经济,获得了个人价值的放大,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社会融入。
2024年04期 v.45;No.249 162-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 胡岑岑;黄雅兰;
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我国社交媒体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本文以国内15个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涉及网络暴力的209份文件做内容分析,并对实际效果进行审计。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平台未能清晰界定网络暴力;尽管所有平台都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采取了举措,但实际治理尺度各不相同,治理效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对违规内容的甄别和警示力度不足,一键防护设置路径复杂,处理举报的精度和速度需提升,以及关怀救助环节较薄弱。最后,提出平台完善治理举措的具体方式,并指出,治理网络暴力需要超越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责任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
2024年04期 v.45;No.249 1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